关于小暑的作文(范本九篇)

时间:2025-06-15 作者:文瑞云网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小暑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1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起来,人们食欲降低、胃口不佳、肠胃不适,有民谚称小暑大暑,有米也懒煮,意指天气太热了,人变得散漫,连三餐都懒得准备。其实,恰恰相反,酷暑时节,人们应该通过适当的食疗来改善对热天的不适感,如西瓜、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这些食物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去暑、解毒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暑时节该吃些啥能战高温,对付酷暑!

1、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西瓜汁中还含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2、绿豆:工作和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由于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3、黄瓜:其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这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4、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

5、茄子:中医学认为,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人,则不宜多食。

6、生菜:生菜味甘、性凉,有清热爽神、清肝利胆、养胃的功效。

7、苦菊:苦菊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钾盐、钙盐等,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和消暑保健有较好的作用。

除以上介绍的这几种外,夏季还可以多吃这些蔬菜,如番茄、芹菜、落葵(紫角叶)、芦笋、豆瓣菜、凉薯、苦瓜、西葫芦等。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2

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每一种习俗都体现了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然而,代代相传的小暑节气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于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的群聚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则可捕获黑鲷。

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台南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

小暑节气降至,温习以上各种习俗,有利于对各个地方的了解,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以及小暑节气养生。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3

“黄昏乍凉还热,湖山梅雨初收。对饮花前云侧,坐待残月如钩。”大家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吗?没错,那就是小暑。

小暑是一年中的第11个节气,夏季的第5个。民间自古有“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的说法,意为小暑是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而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但实际上,小暑给人的体感温度比大暑还要热上几分,因为她是第一波热浪来袭的伊始,会跟之前的.气温形成强烈的反差,就像吹响了“热战”的号角。

小暑的天还真是不一般,走出空调房,阳光立刻将我包围,热浪扑面而来,我的汗珠被一颗一颗地“赶”了出来。但只要一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解暑特饮冰镇绿豆汤,心底立刻就升起了一丝凉意。怀念那软糯的绿豆沙伴着甜丝丝的汤水弥漫在口腔里,咽下去,那种清凉就像一条丝带顺着舌尖到喉中,到肚里,很快,整个身子“冷静”下来,空气仿佛不再那么闷热,就像一袭清风,将我吹入了秋天。

身为炎夏时节的开端,同时走进回忆的小暑美食还有酱油炒绿豆芽,用酱油炒的绿豆芽看似重口味,其实十分清凉解暑,在毫无其他添加的绿豆芽外裹上一层酱油,既很好地保留了绿豆芽清热解毒的疗效,还增添了一丝咸意,解暑的同时还补充了一些人体必需的盐分,在炎热的夏天保证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小暑、大暑,虽然她们是盛夏的代言人,带给我的回忆却是清凉又美好的。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4

现在已是同学们喜爱的暑假了,你的暑假过得怎么样?我的暑假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来听听我的暑假吧!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时,语文97分,数学99分。可是我的目标是100或者99、想着语文没有达到,心里一酸,眼泪流了出来,哦!我的`暑假是酸酸的。

虽然考砸了,但是姐姐偷偷带我去吃小吃,比如:骨肉相连。里脊肉。台湾无骨鸡柳。哦!我的暑假是甜甜的。

暑假对孩子来说是自由的时候,可是我的暑假被管的严严实实的。二四六上午英语,晚上作文,星期三和星期日还要学琵琶。哦!我的暑假是苦苦的。

有时我想偷个小懒,赖在床上一会。可妈妈都会准时的过来叫我,不然就会很凶的骂我,骂得我心里火辣辣的。哦!我的暑假辣辣的。

你一定会问我怎么缺了个咸?你看我的暑假这么忙,哪有什么闲(咸)的时候啊!哈哈哈。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5

大家上虞是著名的孝德之乡,舜是孝的典范,中华孝德园正是为纪念舜而建造的。这个暑假,我参观了中华孝德园,感受了浓厚的孝德文化。

二十四孝故事中位居首位的便是舜了,中华孝德园就记录了舜的孝德故事。舜的生母过世后,爸爸又娶了新的老婆,后母生下了舜的弟弟象。后母与象心狠手辣,挖空心思地要置舜于死地,就连舜的爸爸在听了他们的谎话之后,都对舜厌恶至极。但舜依然诚心诚意地孝顺后母,对弟弟没任何抱怨。他的孝行感化了后母,感动了老百姓,也感动了天地,这就是“孝感动天”。中华孝德园内有一块巨大的石壁,上面雕刻着一个个壁画故事,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看着这部分雕刻,我仿佛身临其境,舜那高大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舜无论走到哪儿,都会以我们的德行和仁爱去感化众人,他让历山上的人不再争抢土地,让在雷泽捕鱼的人掌握谦让,让住在黄河边上的人民掌握制作精致的陶器……

壁画旁边有一座威武的群雕,名叫“舜耕群雕”,这是全国最大的石象群雕,高约27米,长约68米。舜骑着一头憨厚的'大象,手中紧握着日月星辰,目光坚定,指挥大象辛勤耕田,小鸟勤劳播种。大象雕刻得活灵活现,身上精美的图案细致明确,头顶上还刻着精美的花纹,仿佛随时都会迈开沉重的一步。

中华孝德园内还有一座“舜帝庙”,是仿汉代的建筑风格而建的,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里面记录了舜做君主时的辉煌事迹。

舜,这位孝德的传奇人物,是大家上虞的骄傲。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6

“知了,知了”一阵阵动听的蝉鸣歌声告诉我们小暑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那么小暑这个节气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首先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听,这是谁在说话呀?原来是小熊和他的`爸爸在聊天呢!小熊满头大汗坐在熊爸爸身边,忽然一阵微风吹来,小熊无比舒畅。小熊的小脑瓜里想出了一个问题,小熊问爸爸:“爸爸古代人夏天是怎么过的呀,会不会很热?”熊爸爸回答:“不会呀,他们有自己的降温方法。比如说古代在冬季的时候把许多的冰埋在地下或是地窖里,等到夏天的时候取出来用于皇室成员降温。皇帝除了用冰块降温,宫中的御医在夏季也会开出消暑的中药方子,如香薷汤、暑汤等汤剂,还有香薷丸、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等丸药。皇帝还会修建避暑山庄如承德避暑山庄。

而老百姓就会用蒲扇,还会去河里游泳。当然那时的水是非常清澈的。老百姓也喜欢制作暑汤消暑等等。

小熊感叹道:“哇,原来古时候人们有这么多消暑的方法而且都很环保呢!小熊问爸爸:“那你小时候是怎么消暑的呢?”熊爸爸说:“我们那时候除了扇子还有电风扇啦!而现在的小朋友更是幸福,用的都是空调。可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享用哦,空调虽好可是也不能长久呆着,过分的贪凉会生病哦!所以还是像我们这样最好,坐在大树下聊聊天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空调。”哈哈哈哈哈在深夜里听到了小熊和爸爸阵阵的欢笑声……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7

今天,晴空万里,太阳像火球一样,烤得大地火辣辣的,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长城。

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乘着旅游车来到长城脚下。不过离长城还有一段复杂的山路,所以,我们租了三匹马来骑。我骑上马一点也不紧张,还感觉非常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三次骑马了。

大约过了四五十分钟,就到了长城脚下。我们下了马,抬头一看,只见长城又长又高,像一条巨龙卧在山上,好雄伟啊!此处长城名叫“慕田峪”古长城,不是著名景点,我们来得又早,几乎没有其他游客。开始爬长城了,我的精神都出来了,努力地向上爬,比爸爸妈妈还要爬得快。可是,爬到半山腰,我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了,双腿就像进了铅一样,不听使唤了。我累得像一只没了气的皮球,一屁股坐在长城台阶上,不想爬了。于是,我大声喊:“好累啊!”这声音在山间回荡起来。爸爸说:“那好吧,我们下去吧。”妈妈点头同意。

下了长城,爸爸感叹说:“真的好累啊!”妈妈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我说:“好了,我们该返回了。”我们又上了马,一直到了刚才的出发点,然后,把马还给了马的主人。

这次爬长城虽然很累,可是我觉得很开心,感受到了爬长城的喜悦。

美丽又雄伟的'长城,今天我虽然没有爬上顶峰,但是我下次还来的话,我一定要看爬上山顶。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8

养生原由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正是民间繁忙的时候,种植蔬菜,备足过冬;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心静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而,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

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

关于小暑的作文 篇9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时节,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以及注意雷暴天气带来的灾害,雷暴天气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wenruiyun.com/zuowen/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