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芒种教案《麦子熟啦》(集锦八篇)

时间:2025-06-18 作者:文瑞云网

幼儿园芒种教案《麦子熟啦》 篇1

设计意图:

我园地处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素材。在我园的种植区里种着许多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农作物。但是也有一些由于生活的变迁孩子们很难见到,比如:小麦。每天散步时孩子们都会指着绿油油或黄灿灿的小麦问道:“老师这是什么呀?”《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精心设计了有关农作物小麦的活动。从活动中让幼儿知道农作物小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小麦、了解小麦外形特征及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亲自体验播撒小麦的乐趣。从而丰富幼儿对小麦一生的认识,获得新的经验。

活动目标:

1、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认识小麦制品。

2、体验播撒小麦的快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重点: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难点:能对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农民播种小麦的过程进行简单排序。

活动准备:

1、实物:麦穗和麦粒。

2、小麦生长阶段和农民劳动的图片。

3、小麦做出的食品:馒头、面条、花卷、面包、饼干。

4、麦秆、麦穗的工艺品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小麦,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开展谈话活动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东西,说说看是什么呀?你在哪里见到过呢?

(没错,就是我们小朋友在种植园里见到过的小麦。)

2、你知道小麦是谁种出来的吗?它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小结:原来小麦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粮食,小朋友从小就要珍惜粮食。

(该环节通过孩子在平时散步时积累到的一些经验,和孩子以聊天的方式进入活动,同时让孩子知道小麦的重要性,懂得珍惜粮食。)

二、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

1、小麦要从一粒种子慢慢长大,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请小朋友来猜猜看小麦会经历哪些生长的阶段?

2、(出示图片)小麦和我们小朋友一样慢慢成长,我们来了解一下小麦的成长过程:播种——长出麦苗——拔节——抽穗——开花——结麦子。

3、那农民伯伯就像小麦的爸爸妈妈,要细心抚养小麦长大他们也付出了许多辛苦,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播撒麦粒——浇水——除草——施肥——打农药——收割。

小结:小麦的生长是有顺序的,在这期间农民伯伯要付出很多劳动,非常辛苦,因此我们小朋友要学会珍惜。

4、现在我们来玩个排序的游戏,老师要把小麦的生长和农民伯伯的劳动都打乱顺序,请小朋友来重新排列正确。

(在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孩子看到的有时候是绿油油的,有时候是金灿灿的,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小麦生长的变化。为了帮助孩子了解小麦生长的正确顺序,我采用了图片的形式,在出示图片的同时边向孩子介绍,帮助他们直观形象的了解。小麦的成长离不开农民伯伯的照顾,因此也让幼儿了解了农民播种小麦的过程。活动难点是让幼儿对小麦生长过程和农民播种过程进行正确排序,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反应出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认识各种小麦制品,了解小麦的用途。

1、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把小麦种出来,那小麦都有哪些用途呢?

2、瞧,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用小麦做的物品,我们来分分类。

①小麦能制作出好多美食,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小结:人们把麦粒磨成了面粉,白白的面粉可以做成馒头、面条、花卷、面包、饼干等美食。

②小麦的麦秆还能编出漂亮的工艺品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③人们还用小麦来做什么了?

小结:人们把不要的麦秆当作燃料来煮饭,或者把麦秆加工后来和泥墙,真是很聪明。

(该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小麦的多种用途,让幼儿知道小麦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麦的全身都是宝,不仅能做出好吃的,还能废物利用。让幼儿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变废为宝。)

四、亲自体验播种小麦的乐趣

1、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当一回小小体验者,到我们的种植园去播种小麦。我们先来学一学播撒的动作。

(师讲解示范,注意要将小麦均匀的撒在泥土里。)

2、带领幼儿到种植园体验播撒的乐趣。

3、以后我们每天来照顾它们,让我们的小麦健康长大,好吗?

(该环节带领幼儿亲自体验播撒的乐趣,幼儿兴奋不已。播种小麦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孩子们把麦子播撒下去之后就萌发了一份照顾小麦的责任。)

课后反思:

小麦,一种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农作物,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几乎每天都会食用小麦制品。可是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很难再见到小麦长在田地里的模样,他们更不会联想到每天吃的食物和小麦的关系。正好,园内的种植园地有农作物小麦,何不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呢,让孩子真正了解关于小麦的一系列知识。

我们知道小麦的生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幼儿虽然有一些关于小麦的经验,也见到过小麦生长的一些阶段,但是如何让幼儿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小麦的整个生长过程,因此我把这个点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来解决。小麦的生长离不开它的播种者——农民伯伯,让幼儿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不需要老师的灌输,在活动中幼儿就能慢慢体会。

本次活动我主要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幼儿以一种聊天的方式开始活动,很自然。第二环节是本次活动需要重点解决的,因此我用到了图片的形式,在出示图片的过程中在稍作解释,让幼儿更加详细、直观的了解。另外我还增设了一个排序的小游戏,不仅给活动增添了趣味性也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第三环节是让幼儿了解小麦制品,从中让幼儿知道小麦不仅可以吃、还能做装饰等其他的用途。最后环节是幼儿最喜欢的环节,因为他们可以真正体验到播撒小麦的乐趣。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重新对小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们也获得了新的经验。孩子们刚刚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同时也萌发了照顾小麦的责任。等到麦子成熟了,又能生成一系列其他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留意身边的素材,捕捉教育的契机。

幼儿园芒种教案《麦子熟啦》 篇2

活动一:社会领域《芒种知时节》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激发幼儿对芒种节气的兴趣。

2.初步了解芒种的特征与习俗。

3.知道芒种节气是一年中农民伯伯最忙碌的时期。

【给家长的话】

亲爱的大朋友们,大家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我园的园本课程,马上就要到二十四节气“芒种”了,老师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芒种一系列活动!欢迎大朋友们和小朋友们积极参加哦!

活动二:社会领域《好玩的面团》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面粉,感受芒种节气的乐趣。

2.知道芒种节气小麦成熟,麦子能够磨成面粉。

3.喜欢用面粉动手制作各种面食。

活动三:科学领域观察探索《小螳螂》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幼儿对螳螂的兴趣。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螳螂幼虫时期的形态特征。

3.了解螳螂的生长过程,知道要保护益虫。

【给爸爸妈妈的话】

1.螳螂将卵产在树枝上,或者墙壁上。在产卵的几天后死去。第二年,小螳螂就会孵化出来。

2.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螳螂是蛋类孵化还是卵类孵化?孵化后是什么颜色?

3.推荐书籍——法布尔的《昆虫记》。

幼儿园芒种教案《麦子熟啦》 篇3

设计意图

“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节气故事视频、民俗体验、游戏探究,带领幼儿真正走进节气文化。

节气“芒种”的集中活动选取了芒种最重要的节气特点:芒种麦熟,农事特点:雨前收麦,和节气习俗:煮青梅。通过奇妙和爸爸游麦田的节气故事《忙碌的芒种》,节气实拍图片“麦子”、“青梅”等,手工创意制作“麦子与青梅”,带领幼儿充分感知和体验芒种的节气文化,真正做到活动有价值,孩子有收获。

活动目标

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以及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能用手工的形式制作“麦子”、“青梅”,感受芒种时的节气特点。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一株干树枝(或在空瓶里装上几根树枝)、一块覆盖有土壤的区域(或在几个空花盆里装上泥土),供幼儿插“青梅”、“麦子”时使用。

课件准备:“麦田”图片;《忙碌的芒种》故事视频;“成熟的.麦子”图片;“青梅”组图;“麦子和青梅”组图;“手工作品”组图。

材料准备:吸管、黏土、卡纸、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麦田”,导入主题。

——看看这是什么?(麦子)

——麦子是什么颜色的呢?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1》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及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我们一起跟着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到麦田里找找答案吧。

1.播放故事视频第一段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

(教师可出示实物麦子,供幼儿观察。)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爸爸告诉奇奇和妙妙麦子是什么时候成熟的?

——成熟麦子的籽粒/麦秆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到了,麦子就成熟了。成熟麦子的籽粒鼓鼓的`、硬硬的,饱满的麦穗压弯了麦秆。

2.播放故事视频第二段,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叔叔阿姨们在做什么?

——为什么芒种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叔叔阿姨们可以慢慢收麦子吗?为什么?

——如果麦子泡在雨水里会怎么样呢?

小结:芒种时,人们要忙着收麦子、播种新的农作物,这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这个时节,天气炎热多雨,如果不赶在下雨前收完麦子,麦子泡在雨水里容易发霉,影响丰收。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2》并出示组图“青梅”,引导幼儿认识青梅,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奇奇和妙妙帮助叔叔阿姨们收麦子,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一起再来看一看吧。

1.播放故事视频并出示组图“青梅-1”,引导幼儿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爸爸在收麦子时想喝什么?(青梅酒)

——为什么要煮青梅呢?

——除了青梅酒,还可以把青梅做成什么?(青梅汤)

小结:芒种时,南方有煮青梅的习俗。这时候的青梅虽然成熟了,但味道酸酸的,并不好吃,所以人们会煮青梅,把它做成好喝的青梅酒或青梅汤。

2.出示图片“青梅-2”,引导幼儿认识青梅。

——新鲜的青梅长什么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绿色的,圆圆的)

小结:芒种时,青梅树上结满青梅,新鲜的青梅是绿绿的、圆圆的。

出示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并发放手工材料,鼓励幼儿制作“麦子”和“青梅”,感受芒种的节气特点。

——芒种就快要到了,我们一起来让“麦田”里长出“麦子”,让“青梅树”结出“青梅”吧。

1.根据幼儿意愿,将其分为2组,一组制作青梅,一组制作麦子。

2.出示手工材料及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引导幼儿了解“麦子”与“青梅”的制作方法。

(1)出示手工材料。

——看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麦子”、“手工作品-麦子”,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制作方法。

——麦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什么材料会像麦秆一样弯弯地垂下来?

——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金灿灿的麦穗?怎么做能让麦穗看起来饱满呢?

(3)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青梅”、“手工作品-青梅”,引导幼儿了解“青梅”的制作方法。

——青梅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发放手工材料,幼儿分组自制,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建议:对于制作较快的幼儿,教师可鼓励其继续制作另一种手工。

4.请幼儿将制作好的“麦子”和“青梅”布置在环境中。

温馨提示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环节4延伸至区域活动;或将本活动分2次活动开展,第一次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和煮青梅的节气习俗,第二次活动进行手工制作。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吸管、橡皮泥等手工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制作“麦子”和“青梅”。

日常活动

芒种前后,园所可提前制作青梅汤,与幼儿共同品尝。

家园共育

1.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到麦田拾穗,切身体验芒种麦收的喜悦。

2.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摘青梅、赏合欢花,感受芒种时合欢花开、青梅成熟的节气特点。

3.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二十四节气:忙忙忙,农民伯伯最忙碌》,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芒种的节气特点。

附【小知识】

芒种

一、芒种节气简介

芒种,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时间点在6月5日-7日之间。“芒种”是指大麦、小麦等有芒的作物成熟了,而谷类夏播作物可以播种了,忙收又忙种,农民进入一年中最忙的时期。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事播种以这一节气为界,过了芒种,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因此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说法。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此时南方适宜插秧种稻;而北方正是麦子收获之时,要赶在芒种下雨前将麦子收完,否则下雨后麦子倒在田里,容易发霉、发芽,影响收成。

二、芒种物候特点

(一)芒种三候

一候“螳螂生”,是指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阴而破壳生出小螳螂;二候“(jú)始鸣”,是指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感阴而鸣;三候“反舌无声”,是指能够学习其它鸟类鸣叫的反舌鸟,因感阴而停止了鸣叫。

(二)芒种其他物候

合欢花开。芒种时,合欢树开花了,绿油油的叶子上开满粉红色的花朵。它的叶子会在白天张开,夜里合拢,进入睡眠状态;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避免受到暴风雨的摧残。

三、芒种节气习俗

芒种的节气习俗包括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

1.送花神。芒种时节,春天绽放的花朵已经凋谢,荫浓叶厚的盛夏即将来临。民间旧时有“送花神”的习俗,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并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平安顺遂。

3.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4.煮青梅。在南方,芒种时节有煮青梅的习俗。每年的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新鲜的梅子味道酸涩,需要加工后才好吃,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幼儿园芒种教案《麦子熟啦》 篇4

目标

(一)帮助儿童了解芒种的地理知识特点;

(二)与儿童一起赏析有关芒种的经典古诗:《时雨》;

(三)带领儿童了解芒种时典型的农事活动;

(四)引领儿童学习芒种的代表传统民俗活动。

内容

(一)地理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有感受到最近下雨越来越频繁了吗?那是因为我们即将进入多雨的梅雨季节了。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我们就来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农业耕种的节气。除了中国最北边的地区和高原,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真正进入夏季了,随着气温的显著升高,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初夏的炎热。小朋友都知道上海处在哪里吗?没错,那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梅雨季的.缘故,日照时数有所减少,雨量明显增加,导致空气湿度较大,所以小朋友们是不是经常会感觉又闷又热的呀?不要担心,请小朋友们跟随本节课的脚步,一定会收获夏日的第一份清凉。

(二)文学知识

北京今年2月举办了一件大事,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是什么啊?对的就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巧妙地运用了二十四节气进行倒数,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注意到芒种时出现的诗句呢?“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时雨》,交代了芒种时节的美食,描绘了家家户户吃着麦粒和豆煮的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女采菱的歌声的忙碌又祥和的场景。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却写出了节气时令、物候现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时的繁忙与欢畅。不仅只有这两句描写芒种哦,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时雨》(节选)吧!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一、二句: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处处都有农人在忙着插秧。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大忙情景。芒种,正是从起起伏伏的劳动身影里开始的。

五、六句:我已经渐渐衰老成了不耕作的农人,从早到晚在竹床上打发时间。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自己,已经衰老懈怠,很多时光只能在竹床上度过。在宋代南方,睡竹床也是一种“乘凉”的方式,在当时是农人们的消暑神器。陆游躺在竹床上,一方面说自己年迈,同时也说明芒种时节的天气已经炎热起来。

七、八句:白发变短一天天减少无法束发,却还是喜爱眼前夏雨送来的`阵阵清凉。这两句交代了芒种的天气。老去的诗人,并没有颓废不振,相反,当他看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藤架,在雨中散发着幽香,精神为之一振。眼前的自然、静谧,将原本忙碌的芒种节气驱散开去。经过这样的描绘,一切雨后的生灵,仿佛都变得更加可爱。

(三)农事活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事活动是国人生存根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芒种是农事最为繁忙的节气之一。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种下的棉花等作物进入生长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种,所以芒种也被称为“忙种”。各种夏播作物大多以芒种为界,凡在芒种以前种植的成活率高、长得快,而过了芒种时节,农作物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会越来越低。此时,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江西地区“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地区“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收、种、管交叉,全国各地一片农忙景象。

(四)芒种传统

1.送花神:芒种时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幼儿园芒种教案《麦子熟啦》 篇5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芒种的由来及习俗。

2.学生熟读芒种的诗词、谚语等,会背芒种儿歌。

3.让学生通过画小麦,认识农作物,了解农耕的过程。

4.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PPT、A4画纸,芒种(儿歌)。

学生准备:收集和“芒种”相关的资料,比如:由来、习俗、诗词等。

活动设计过程:

一、导入

师生共诵《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了解“芒种”的由来

1.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一般来讲是6月4号或者是6月6号到6月19或者是21号,“芒种”又称“忙种”是最忙的一个节气,既要收割小麦,又要种植水稻等其它的农作物。

2.PPT出示“小麦”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小麦的特点。

3.学生动手画一画小麦。

4.PPT给学生介绍小麦的种植过程。

5.师:芒种这个节气就是最忙的'时刻,既要种植,又要收获。虽然劳动很辛苦,在芒种期间,却又一个很盛大的节日------端午节,请学生说一说每年端午节我们安康都有哪些庆祝活动?(相应出示龙舟赛、鸭子抢、包粽子、煮鸡蛋等图片)

三、有关芒种的诗词及农谚。

1.全班分成六个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诗词及农谚。

2.学习反馈,请小组内收集诗词最多的一位同学,朗诵一首小组同学都喜欢的诗词。

一组:宋朝范成大《梅雨五绝》;二组:宋朝陆游《时雨》

3.师出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全班齐诵此诗。

四、有关芒种节气的习俗

PPT出示:

1.打泥巴仗

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谁身上泥巴最多的,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2.送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一个月,饮用时需煮开。这个民俗与三国时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颇有渊源。

4.晒虾皮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芒种,下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进一步了解“芒种”。

芒种最忙,收麦种粮。

天热多雨,佳节端阳。

早起运动,心神舒畅。

多吃蔬菜,清热滋阳。

六、活动延伸:

1.每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收集的“芒种”的诗词,背诵三个和“芒种”有关的谚语。

2.办一期“芒种”的手抄报。

幼儿园芒种教案《麦子熟啦》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稻子的生长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了解水稻的生长,并尝试用动作表现。

3、知道农民伯伯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两个星期,让幼儿观察水稻种子发芽的过程,并进行记录。

2、幼儿用书。

3、稻子、米饭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米饭图片,请幼儿来说一说米饭。(米饭是白白的、香香的等)

——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米饭是怎么来的?

二、活动过程。

——幼儿介绍水稻种子的观察记录。

——教师播放幼儿用书《稻子的一生》及农民种植水稻的视频。

——请幼儿说一说稻子是怎么长成的。

三、游戏:“种水稻”。

1、教师扮演农民,请幼儿扮演稻子每一个时期的状态。

——播种第一天:幼儿蹲下,手抱着头。

——2—3天:蹲着,一只手慢慢开始往上伸。

——30天:稻子长高了。(幼儿站起来双手伸开)

——插秧后:两个或多个幼儿背靠背并打开双手。

——稻子成熟:幼儿弯腰站着,手里拿着稻子的卡片。

2、请个别幼儿扮演农民,其他幼儿扮演水稻。

——教师小结:稻子成熟后会变成金黄色,农民伯伯把稻子收割后晒干,去掉稻壳就变成一粒粒的白米,经过加工之后香喷喷的白米饭就出来了。

四、讨论活动:节约粮食。

——稻子的生长过程是缓慢的,农民伯伯种植粮食非常辛苦,所以小朋友们要爱惜粮食。

——请幼儿说一说我们该怎么节约粮食?

幼儿园芒种教案《麦子熟啦》 篇7

设计意图

“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节气故事视频、民俗体验、游戏探究,带领幼儿真正走进节气文化。

节气“芒种”的集中活动选取了芒种最重要的节气特点:芒种麦熟,农事特点:雨前收麦,和节气习俗:煮青梅。通过奇妙和爸爸游麦田的节气故事《忙碌的芒种》,节气实拍图片“麦子”、“青梅”等,手工创意制作“麦子与青梅”,带领幼儿充分感知和体验芒种的节气文化,真正做到活动有价值,孩子有收获。

活动目标

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以及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能用手工的形式制作“麦子”、“青梅”,感受芒种时的节气特点。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一株干树枝(或在空瓶里装上几根树枝)、一块覆盖有土壤的`区域(或在几个空花盆里装上泥土),供幼儿插“青梅”、“麦子”时使用。

课件准备:“麦田”图片;《忙碌的芒种》故事视频;“成熟的`麦子”图片;“青梅”组图;“麦子和青梅”组图;“手工作品”组图。

材料准备:吸管、黏土、卡纸、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麦田”,导入主题。

——看看这是什么?(麦子)

——麦子是什么颜色的呢?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1》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及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我们一起跟着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到麦田里找找答案吧。

1.播放故事视频第一段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

(教师可出示实物麦子,供幼儿观察。)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爸爸告诉奇奇和妙妙麦子是什么时候成熟的?

——成熟麦子的籽粒/麦秆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到了,麦子就成熟了。成熟麦子的籽粒鼓鼓的、硬硬的,饱满的麦穗压弯了麦秆。

2.播放故事视频第二段,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叔叔阿姨们在做什么?

——为什么芒种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叔叔阿姨们可以慢慢收麦子吗?为什么?

——如果麦子泡在雨水里会怎么样呢?

小结:芒种时,人们要忙着收麦子、播种新的农作物,这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这个时节,天气炎热多雨,如果不赶在下雨前收完麦子,麦子泡在雨水里容易发霉,影响丰收。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2》并出示组图“青梅”,引导幼儿认识青梅,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奇奇和妙妙帮助叔叔阿姨们收麦子,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一起再来看一看吧。

1.播放故事视频并出示组图“青梅-1”,引导幼儿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爸爸在收麦子时想喝什么?(青梅酒)

——为什么要煮青梅呢?

——除了青梅酒,还可以把青梅做成什么?(青梅汤)

小结:芒种时,南方有煮青梅的习俗。这时候的青梅虽然成熟了,但味道酸酸的,并不好吃,所以人们会煮青梅,把它做成好喝的青梅酒或青梅汤。

2.出示图片“青梅-2”,引导幼儿认识青梅。

——新鲜的青梅长什么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绿色的,圆圆的)

小结:芒种时,青梅树上结满青梅,新鲜的青梅是绿绿的、圆圆的。

出示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并发放手工材料,鼓励幼儿制作“麦子”和“青梅”,感受芒种的节气特点。

——芒种就快要到了,我们一起来让“麦田”里长出“麦子”,让“青梅树”结出“青梅”吧。

1.根据幼儿意愿,将其分为2组,一组制作青梅,一组制作麦子。

2.出示手工材料及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引导幼儿了解“麦子”与“青梅”的制作方法。

(1)出示手工材料。

——看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麦子”、“手工作品-麦子”,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制作方法。

——麦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什么材料会像麦秆一样弯弯地垂下来?

——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金灿灿的麦穗?怎么做能让麦穗看起来饱满呢?

(3)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青梅”、“手工作品-青梅”,引导幼儿了解“青梅”的制作方法。

——青梅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发放手工材料,幼儿分组自制,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建议:对于制作较快的幼儿,教师可鼓励其继续制作另一种手工。

4.请幼儿将制作好的“麦子”和“青梅”布置在环境中。

温馨提示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环节4延伸至区域活动;或将本活动分2次活动开展,第一次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和煮青梅的节气习俗,第二次活动进行手工制作。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吸管、橡皮泥等手工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制作“麦子”和“青梅”。

日常活动

芒种前后,园所可提前制作青梅汤,与幼儿共同品尝。

家园共育

1.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到麦田拾穗,切身体验芒种麦收的喜悦。

2.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摘青梅、赏合欢花,感受芒种时合欢花开、青梅成熟的节气特点。

3.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二十四节气:忙忙忙,农民伯伯最忙碌》,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芒种的节气特点。

幼儿园芒种教案《麦子熟啦》 篇8

目标:

1、认识小麦,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准备:

1、本地的农作物实物小麦若干。

2、小麦的生长图片。

3、一些由小麦制成的食品。

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春天我们到田野里去春游,看到了农民伯伯的田里种了哪些东西?

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忆回答。

2、认识小麦。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

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师:我们来看看小麦的样子。

幼儿观察小麦实物,讲述小麦的外形特征。

教师总结: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观看图片,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4、了解麦子的用途。

教师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提问:麦子最后结出的小麦有什么用呢?

(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

5、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师:今天我们就来自己折一个小船,让小船在水里自由航行。

幼儿学习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知道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伯伯阿姨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6、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在小麦成熟的季节带领幼儿到田野里去观察成熟时期的小麦,体验农民收获粮食的辛苦。

本文来源:http://www.wenruiyun.com/zonghe/5044.html